1、民债清查是真的吗?
是真的!
这个项目是2024年由国务院财政部和发改委和银保监联合发布的5万亿不良资产包下放计划,由国家国务院下属两大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中信金资和中投(中央汇金)来承接这一项重大任务,新推出的不良资产包将专注于全民债务的清除计划,通过国家两大资产管理机构的专业团队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从而产生的红利,再通过债务人的参与共同实现全民清债这一使命,让债务人轻松上岸。
2021年1月12日银保监发布了第26号文件<关于开展不良贷款的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有了很好的效果,在2022年4月15日银保监1191号文件<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又发布了扩大不良资产转让的试点范围通知,2023年底国家财政部又拿出9.5万亿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中国政府为应对全民债务问题推出了多项政策,旨在减轻全民债务负担,促进经济稳固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推陈出新:
1. 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设立专项贷款、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此外还推出针对个人消费贷款优惠政策,以支持居民消费。
2. 债务重组和资产打包: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和个人,政府出台了债务重组和资产打包政策,帮助债务人缓解还款压力。
3. 通过国家下发不良资产包的处置解决债务人的偿还任务,并且出台了对债务人的具体帮扶方案,使债务人度过难关并且实现债务人圆梦计划。
2、我们来聊聊*ST金科破产重整
我们来深入探讨*ST金科的破产重整情况。作为国内首个大型上市房企的重整案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近期市场对*ST金科重整充满期待,股票价格一度跌至低位,但重整的预期强烈。
金科地产集团,凭借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中领先的“美好生活服务商”,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然而,由于债务问题,公司于2023年申请了破产重整,从债权人申请到官方受理,再到成立专项小组推进工作,每一步都显示出重整过程的严谨性。
2024年,*ST金科及其子公司正式提交了重整申请,并成功被法院受理。重整方案中,预计会涉及债务重组、出资人权益调整以及债权清偿。债务重组将聚焦于上市公司及其核心子公司,其他非核心资产可能面临清算。资本公积转增股票和资产剥离可能用于偿还债务,而普通债权的清偿方式可能包括股债混合,留债期限和利率也有所设定。
股价方面,尽管重整带来了一定的市场波动,但投资者需小心,因为历史高点与当前低位之间差距显著。目前,尽管有买盘无卖盘的现状,投资者应理性看待,避免盲目追涨。
总的来说,*ST金科的破产重整是一次繁琐的金融操作,涉及众多利益方,对其未来的发展和投资者的权益有重大影响。关注重整进展,理解其方案细节,是理性投资的重要步骤。
3、世茂集团,也被建行亚洲申请清盘!
前天(2024年4月10日)晚间,世茂集团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其已被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提交清盘申请。公告中提到,将根据境外重组的进展考虑是否向高等法院申请认可清盘令。三天前,即4月8日,世茂集团已发布过一份公告,表明其已遭建行亚洲提出清盘,涉及金额高达15.8亿港元(约合14.6亿元人民币)。
世茂集团,曾是一家雄心勃勃的房企,如今却陷入了债务的困境。面对一纸清盘呈请,世茂仿佛站在了悬崖的边缘。回顾2022年7月,世茂因未能按时偿还10亿美元的美元债而违约,其一年内到期的有息债务更是高达1994亿元。
面对如此困境,世茂不得不寻求自救。就在上个月,3月25日,世茂公布了一项境外债务重组方案,为债权人提供了四种选择:将债务转换为6年期短期工具、9年期长期工具、1年期强制可换股债券,以及这三种工具的混合组合。然而,市场传闻称,世茂集团的关键债权人小组计划在投票中反对该重组计划,并呼吁其他债权人效仿。
据了解,反对该方案的债权人已达到25%,而要使该方案正式实施,至少需要获得75%的同意票。看来,这份方案的前景并不乐观。市场上甚至有声音评价世茂的债务重组方案“越来越差”,未来4到6年缺乏预付款和现金支付,部分债权人的待遇也受到了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行亚洲此时提出清盘呈请,让人猜测其是否对重组方案不满,进而向世茂方面施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世茂的清盘呈请人并非普通的机构,而是具有深厚背景的国有银行。这无疑为世茂的未来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建设银行在香港地区的全功能综合性商业银行平台,近期频繁对多家房企提出清盘呈请,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在世茂之前,建行亚洲已对多家房企采取了这一行动,包括德信中国和大发地产等。德信中国在3月21日晚披露,被建行亚洲提出清盘呈请,涉及金额约3.5亿美元。而在2月27日,大发地产也披露了同样的消息,涉及金额约3.6亿美元。此外,海伦堡、佳源国际、中梁控股等房企也未能幸免。
清盘呈请,在某种程度上是投资者增加话语权、对出险企业施加压力、防范企业股东暗箱操作的一种策略,同时也是维护投资者自身债权权益的重要机制。然而,对于建行亚洲来说,其频繁申请清盘的背后或许还与其母行陡然高升的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有关。
截至2023年末,中国建设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为481.58亿元,同比增加了145.53亿元,增幅高达43.3%。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5.64%,同比上升了1.28%。在六大国有银行中,建设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排名第二,仅比第一名少了0.14亿元;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则居于行业第一。据Wind数据显示,这已经是建设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连续“双升”的第五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行亚洲频繁申请清盘或许可以视为一种应对策略,旨在通过加强对房企的监管和处置,降低母行的不良贷款风险。然而,这也反映出当前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银行在风险防控方面的压力。
4、云南城投2024年重组会停牌吗
云南城投2024年重组是否会停牌,取决于具体的重组进展、市场情况以及监管机构的决策,目前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
在详尽解释之前,需要了解的是,公司重组是一个繁琐且耗时的过程,通常涉及资产重新配置、债务重组、股权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这一过程不仅受到公司内部决策的影响,还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多重制约。因此,预测云南城投2024年重组是否会停牌,并不是一个简易的是非问题。
首先,从重组进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云南城投的重组计划进展顺利,各项重组措施能够按照既定时间表有序推进,那么停牌的可能性就相对较低。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营和交易状态,无需通过停牌来应对重组带来的不确定性。然而,如果重组过程中遇到重大障碍,如关键资产无法顺利剥离或新资金无法及时注入等,公司可能会选择停牌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并为重组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其次,市场情况也是影响停牌决策的重要因素。假如在重组期间,市场环境发生剧烈波动,如股市大跌或相关行业政策发生重大调整,这些都可能对云南城投的重组计划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会考虑停牌以规避市场风险,确保重组能够在更加稳固的环境中进行。
最后,监管机构的决策同样不容忽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机构对于上市公司的重组行为有着严厉的监管规定。如果监管机构认为云南城投的重组计划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或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他们可能会要求公司停牌,以确保市场的公平与透明。
综上所述,云南城投2024年重组是否会停牌,是一个涉及多重因素的繁琐问题。虽然目前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但通过分析重组进展、市场情况和监管机构的态度,我们可以对可能的停牌风险做出一定的预判。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密切关注相关动态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才是做出明智决策的关键。
5、中南建设!摘牌
中南建设股票面临摘牌,其在2024年4月3日至5月8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发了深交所的退市规则。根据相关条款,中南建设股票将终止上市,且不会进入退市